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35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16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2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SCI样板 - Introduction

xlove
2024-08-30 / 0 评论 / 0 点赞 / 285 阅读 / 1,619 字

Introduction

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区域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已引起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改变地表生态系统最显著的方式之一,对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Peng 等,2017 年 ),导致碳源和碳汇的变化。土地利用产生的碳排放在温室气体排放中仅次于化石能源燃烧。自185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直接碳排放约占同期总碳排放的三分之一( Han 等,2016 年 ).不同土地碳排放的时空研究对于了解区域碳排放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与吸收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关于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研究已有很多,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布( 门德尔松和索恩根,2019 年 , Rosan 等人,2021 年 );土地利用、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 Simmonds 等人,2021 年 ),估算森林、草地、农作物等陆地植被的碳汇( Fang 等,2007 年 ),通过生态补偿系数和经济补偿系数研究碳排放的时空差异( Zhou 等,2019 此外,还有大量关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森林、水域和湿地)碳排放的研究( Carnell 等人,2018 年 , Hung 等人,2021 年 , Rajbanshi 和 Das,2021 年 ),这些研究丰富了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内容。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自然资源滥用极为严重,特别是森林破坏、湿地排干、城市扩张等活动,导致大量碳排放释放到大气中,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Xia 等人,2017 年 深入研究同一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有利于提出差异化的“减排”政策,因此,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碳排放研究有待深入开展,尤其在黄河三角洲地区。

黄河三角洲位于中国环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附近,是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功能、海岸线变化、陆地洪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Chen 和 Hobbs,2021 年 , Yang 等人,2021 年 , Zhu 等人,2021 年 ),以及围垦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碳排放影响的研究( 歌曲,2015 ),并开展了黄河流域县域碳排放时空演变研究( 莫和王,2021年 这些研究丰富了黄河流域的研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实现黄河三角洲碳减排是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尤其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碳排放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碳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和压力程度的指标,来源于生态足迹( Kuhn 等人,2020 年 它为自然系统对人类活动碳排放的响应提供了直观的衡量标准( Wiedmann 和 Minx,2008 年 ), 并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等领域的研究 ( Laine 等人,2017 年 )、旅游( Lenzen 等人,2018 年 ) 和食物消费 ( Heusala 等人,2020 年 近年来碳足迹研究逐渐延伸至土地利用领域( 郑文,2020 此外,Moran’s I是衡量全局空间自相关的常用指标之一,由Moran于1948年提出,一般用于研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Moran’s I包括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其中全局Moran’s I一般用于研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根据前人的研究,全局Moran’s I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状况分析( Chen 等,2013 年 )、农业干旱灾害空间集聚性评估( Wang 等人,2019 年 ) 和土地利用 ( Zhang 等人,2020 年 ), 等. 针对数据, 还利用Global Moran’s I对农业碳排放进行了研究( 刘和杨,2021 )”。因此,本研究采用碳足迹计算碳排放量,并利用Global Moran’s I分析碳排放的时空累积特征。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仍需对黄河三角洲尺度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进行进一步研究。更具体地说,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为探究2000年至2019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利用ArcGIS软件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一步利用碳足迹压力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最后,利用Moran’s I指数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通过以上分析,获得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可持续低碳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0

评论区